[DOI]1013939/jcnkizgsc201714300
医学院校护生培养的目的是达成人才培养,在培养的过程中,应注意策略的合理性、科学性与有效性,从而使得医学院校的护生可以为社会、病人提供愈加优质的服务。
1医学院校护生专业培养策略改革的重要程度
11对社会的飞速发展进行适应
国内人均收入水平在不断地提升,大家对健康的意识也在不断地提升,因此,在对医疗技术水平需要的同时,也相应加大对护理服务的需要。大家文化水平的提升,其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地提升,使得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也在不断地提升。[1]因此,加大医学院校护生的专业的培养,使其可以为病人提供愈加优质的服务,将医患纠纷的发生概率减少意义重大。医学院校作为护生培养的摇篮,应采取合理手段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,使得护生可以愈加适应社会的需要。专业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点,因此,为护生进行专业培养时,应合理地对有关的教学策略进行改革。
12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有关需要进行适应
科技水平在不断地提升,网络在医学院校教学的过程中起着十分要紧有哪些用途,这对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也提出了较高的需要,包含教学办法、教育理念、教学方法等,从而使得医学院校护生的?R蹬嘌?策略作相应的改革。
2医学院校护生专业培养策略存在的问题
专业培养策略在制定的过程中,存在不科学、不严谨的状况,使得护生专业培养策略推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,不可以较好地依据既定的策略进行教学活动,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护生专业培养的策略进行修改,不符合教学策略的稳定性,对护生的专业培养导致肯定的影响。
21策略制定不严谨
在策略制定的过程中,不可以严格根据有关的程序进行,使得培养策略仅依据少数人的建议进行制定和修改,在策略推行的过程中,则会出现教学资源缺少、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,从而不可以依据教学的策略进行教学,策略推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,从而使得教学管理混乱,影响护生专业培养的管理。[2]
22培养策略框架不科学
培养策略的有关框架存在陈旧的特征,其没伴随医学教育的改革与社会的进步而做相应的革新与调整。
23课程设置过多
医学院校护生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数目较多,且不同课程的学时均存在较长的问题,特别是理论课的课程占据较大的比率,主要重视专业常识的教育,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,而护生的实习学时、见习学时、实验学时较少,致使护生的实践能力较差,对其自主学习导致影响,很难对其革新意识进行培养,致使其不可以较好地对医学常识进行借助。
3医学院校护生专业培养策略的改革
31对专业培养策略改革手段拟定
医学院校应将护生学科的特征与具体的实质状况相结合,对培养策略改革的手段进行拟定,有关专业的培养策略主要包含教研室、系与院校这三个层面,不同层面的工作、责任存在肯定的差异性,在改革的思想上应充分引起每个层面的关注,对医学院校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调动,从而可以更好地推行修订的工作。
32对专业负责人进行确定
常规状况下,专业的负责人主如果由有关专业的教研室、系进行负责,在教学管理部分的安排下,有关的负责人进行落实、推进,并对培养的策略进行推行。
33剖析和总结专业的培养策略
充分对已经推行过的专业培养策略进行剖析,并与教学经验相结合,合理总结原培养策略的缺点和优点,对专业培养策略进行优化,防止在新的专业培养策略中出现类似的问题。
34征求各方面的建议
在专业培养策略修订前,应积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知道,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对已经毕业的护生职位适应状况进行知道,可通过访谈的方法,来认识医疗部门对护生的素质和能力需要,制定愈加具备针对性的策略,体现出以护生为中心的宗旨。
35创建科学的培养策略体系
护生专业培养体系应与年代的需要相符合,在传统选修课与必学课的基础上,可对专业基础平台、通识教育平台、实践革新教育平台、专业教育平台进行设立,在相应的平台中,对不同课程的模板进行设立,可设立公共选修课、必学课、专业选修课、专业必学课等课程模板,护生可与自己的兴趣相结合,自主进行选课和学习,促进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升,满足学生个性化进步的需要。[3]
36对专业培养的目的进行明确
设置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对有关的服务进行达成,并对护生学习中的每个专业目的进行明确,以目的为中心来设立课程。第一应付课程体系进行健全,需要护生对其专业与专业有关的常识进行学会,不然可致使体系不完整,影响其学习。护生的专业课程较多,其间具备较强的逻辑性,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,应合理安排学习的顺序,降低出现逻辑混乱的状况。[4][5]可充分将网络应用于现代教学中,尽可能将学生的课堂学时降低,减轻其学习的负担,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,使得护生可以愈加积极地进行学习。
4结论
专业培养在医学院校护生学习中有着十分要紧有哪些用途,在年代的进步下,应加大护生专业培养策略的改革。专业培养策略的改革是系统性的工作,需要医学院校教师、护生之间齐心协力,并结合医学院校的具体资源,合理进行专业培养策略的改革,将护生的专业素质提升。